这角尾-倒马城 首页 角美故事 查看内容

讲好台商区故事(86)林氏义庄

2022-9-23 20:22| 发布者: 小丁| 查看: 517| 评论: 0

摘要: 林氏义庄,又名永泽堂林氏义庄,位于杨厝村过井社东隅,清嘉庆二十四年(1819年),台湾林本源家族创建,它集家庙、义庄、民居于一体,又是历史名人林维源的故居,是闻名海峡两岸的一所庄园。林平侯年少时东渡台湾, ...

林氏义庄,又名永泽堂林氏义庄,位于杨厝村过井社东隅,清嘉庆二十四年(1819年),台湾林本源家族创建,它集家庙、义庄、民居于一体,又是历史名人林维源的故居,是闻名海峡两岸的一所庄园。
林平侯年少时东渡台湾,垦殖致富之后,念乡亲贫苦,仿范仲淹义庄之法,献良田为赡养基金,于道光元年(1821年)在永泽堂创办“林氏义庄”。清道光元年立的《永泽堂林氏义庄》碑文至今仍完整镶嵌在庄园中座大厝的西过水亭墙上,碑文记载着义庄宗旨和40条赡赈条规,“意愿将在淡水自置海山保水田四十三甲八分四厘二毫(折合500亩),充为原籍本族义田,年收佃租除完供耗谷外,实收谷壹千陆百石,按年寄回内地龙溪县白石保吉上村、潭头村,赡给同宗族人之用。”赡赈事宜:“延请族中诚实公正两人经理其事”,“林氏族人,凡贫乏之家逐房计口给米。成丁每日给糙米一升,于每月初一日永泽堂内发给;每年冬至日,男给棉布三丈,每年春分日女给棉花三斤,令其亲自纺织。”,“赡给米、布、棉花,十一至十六岁者减半,五至十岁者给十分之三,四岁以下者不给。”,“有服之亲者,娶妇给银二十两,嫁女给银十两。尊长有丧支银七两,次长有丧支银五两,未婚娶者支银四两”等等,赡给有定额,男女不遗漏。
义庄于道光元年(1821年)由林平侯创办开赈,平侯去世后,子国华(1803—1857年),孙维让(1818—1887年)、维源(1840—1905年),曾孙尔嘉(1875—1951年),世代相承,按义庄条规办理。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,两岸隔绝终止,延续四代人116年,其赈期之长,赈面之宽,赈事之恒,世所罕见,享誉海峡两岸。清道光间,同安人,翰林院编修林荐春曾赋诗赞曰:文正传遗法,千秋说义庄。恤贫先及族,永泽自明堂。觵挞儿童课,枌榆父老觞。泛舟原有役,岁岁渡重洋。
永泽堂林氏义庄坐西北朝东南,占地面积9999平方米,三座并排两进大厝,配左右六列对称护厝,中座之后建一座二层楼房(俗称后楼),左座之后建一列仓廩,房、厅、亭共99间,建筑面积3730平方米。庄前大埕,埕前有双半月形鱼池,庄后有花园。庄门侧开,埕前护栏和三面护庄矮墙拱护全庄。结构整齐大方,飞檐画角,燕尾圆枋,是典型闽南风格的庄园。庄园中座,前进为会客之处,后进为本源家族在祖地家庙永泽堂,龛联为平侯五子诰封光禄大夫林国芳所书,联曰:春发其华秋结其实;业精于勤行成于思。龛中奉林本源家族长辈神牌。堂内屏风、祖龛、祭棹雕刻精巧。前后进中间右过水墙嵌10块黛黑石镌刻清代书法名家吕世宜书写、道光元年立《永泽堂林氏义庄》碑文。后楼是台湾本源家族族人返梓居住之室。甲午战后,本源家族第三代清太仆寺卿林维源,率家人内渡大陆,就曾在此住过数年。厢房、仓廩为义庄办公及贮粮之所,其它房屋为义庄工作人员及族人居住。
林本源家族第一代林平侯建林氏义庄,第二、三代创建台北板桥林家花园,第四代林尔嘉创建鼓浪屿菽庄花园,共同构成线性文化遗产网络,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。
永泽堂林氏义庄屡有修葺,1992年重修,保存较完好,整体外观仍具当年恢宏气势。1987年、2001年龙海县、福建省人民政府分别公布为县级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图文推荐
热门排行